“每天坚持去图书馆的小雀跃”“很神奇,每次的黑板都特别符合那一天的心境”……在澳门梅高美登录_澳门美高梅网址图书馆门前,一块看似寻常的小黑板,成了校园里一方别致的存在。总有人为它驻足、留影,甚至毕业多年后,手机相册里仍珍藏着它的照片。在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块小小的黑板,如何用文字锚定心灵。
文字虽无声,却充满力量。不论是在开学期末、季节更替或传统佳节等时间节点,还是在情绪的低谷时,师生都可以在小黑板上得到心灵的慰藉,这让小黑板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心灵盲盒”。
在开学季,它说:
“最好的期待是未来可期”
“最好的相遇是开学有你”
在中秋节,它说:
“明月入怀”
“远近皆安”
使漂泊的心,找到归巢般的宁静。
在考试周,它说:
“六月的风,考试的你”
“愿风拥着你,踏入一方美好”
让紧绷的神经悄然舒缓几分。
当你在夜色中
踏出图书馆的大门时
你会看到它说:
“我把我的足迹,像图章印遍大地”
“世界也就融进了,我的生命”
当你在阴霾中
渴望寻找向上的力量时
你会看到它说:
“云中圣者擂鼓,渔船缝纫大海”
“请沿地平线折叠此刻”
“让玉米星星在一起”
当你在困顿中
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时
你会看到它说:
“从此,我不再希求幸福”
“我自己便是幸福”
“凡是我遇见的我都喜欢”
“一切都被接受”
谁是神秘的“板书侠”?
这些精准“狙击”情绪的文字,源于一群神秘的“板书侠”。他们来自不同院系,因热爱与触动聚首,默默承担起传递温暖的责任。
图书馆江颖盈老师(右一)和小黑板板书团队们
2022级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专业的张乐初遇小黑板,是在一个寻常的下午。从图书馆走出,随意抬头一瞥,却被黑板上的一句话拽住了脚步——“闷声耕作,春天看得见。”悄然间的共鸣,给她一种奇妙的触动。自那以后,每次经过图书馆,她都习惯性地抬头寻找黑板上的新句子,仿佛与它有了一场无声的约定。“渐渐地,我也想在这块小小的黑板上留下些什么,传递温暖和力量。很开心的是,在联系图书馆老师后,被非常热情地邀请加入了书写队伍。”
作为理工科学生,202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陈禹霏初识小黑板便被其文字俘获。成为“板书侠”后,这块黑板成为鞭策她持续阅读、汲取文学养分的动力。在《我与地坛》中窥探心魂,在《杀死一只知更鸟》里思辨勇气,在焦野绿的诗中放松。她坦言:“阅读,就是处方。”这块黑板让她的理工科思维始终浸润着人文的温度。
2023级数学科学学院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的彭如意是团队的主力,毕业前她用心写下了最后一期小黑板的内容。初入校园时,她曾因学业与社交的压力陷入困境,是小黑板上的文字一次次给予她力量。一次偶然为同学创作锦鲤插画获得成功的经历,让她重拾自信并加入“板书侠”。她苦练粉笔字和叠色画法,作品广受好评。小黑板见证了她从怯懦到自信的蜕变:“它是我传递温暖的平台,更是自我成长的见证。”
彭如意在毕业前最后一次书写小黑板
默默奉献的板书侠们用文字搭建起心灵桥梁,让每个驻足的身影都能感受到被看见的温暖。他们的付出不仅点亮了校园角落,更在无数个时刻给予迷茫学子前行的力量。小黑板不再是冰冷的木板,而是流动的情感载体,见证着一届届“板书侠”的成长,也记录着华东师大学子共同的青春记忆。
方寸黑板,何以成为顶流?
“小黑板绝非随意书写,它更像是精准的情感共振器。”图书馆该项目的负责老师江颖盈表示。每一句诗、每一段文,都敏锐捕捉着学生群体的集体情绪脉动——新生的憧憬、期末的压力、节日的思念、季节流转中的感怀。它像一位沉默而体贴的老友,总在最需要的时刻,给予恰如其分的回应、鼓励或抚慰,治愈疲惫、焦虑与迷茫。
“据我们观察,小黑板在社交平台上绝对是学校的‘顶流’之一。这份传统手写的质朴,在数字的洪流中更显珍贵,为师生搭建起强大的情感桥梁。”
正如中国语言文学系汤拥华教授所见,这块小黑板是大学精神的微缩景观。“大学只是一个足够大的水体,让每一种鱼都可以游来游去。”汤拥华说:“它象征着大学的宽度与包容——给古老的技艺(手书)、给文学的爱好、给多元的表达方式留出空间。它证明了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文情怀生长的沃土,让每一种热爱都能找到回响,让每一次真诚的表达都能被看见。”
在华东师大,总有一块黑板为你而亮
这块伫立在图书馆门前的小黑板,早已超越了其物理形态。它记得你晨读时的哈欠,听懂你夜归时的叹息。无论你带着期许还是忐忑前行,别忘了偶尔在图书馆门前稍作停留。看看这块“会说话”的小黑板。它或许不能给你确切的答案,但那粉笔的温度、文字的力量,定会化作拥抱未知的勇气。
在华东师大,总有一块黑板,为你而亮。这方寸之间的微光,映照的正是大学之大——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永远珍视并守护着每一颗心灵的温度和理想。
来源|图书馆 通联|江颖盈、陶华杨扬 图文|吕安琪 编辑|乔雨晴、杜启震、史佳妮 编审|郭文君